“循古建之际,焕智造之新”——智能建造学院开展2025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

发布者:徐晨飞发布时间:2025-06-29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古建筑保护与现代智能技术创新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彰显郑商学子的使命与担当。6月27日至28日,智能建造学院2025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展。由我院教师与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实践团队,先后走进巩义市海上桥村、荥阳高山镇石洞沟村,在历史传承与乡村建设中汲取养分,以专业实践助力乡村发展。

一、海上桥村

6月27日,在智能建造学院团委书记刘帅,教师王丹、王起台、贾镔、王鹏飞的带领下,学生志愿者奔赴本次“三下乡”首站——巩义市海上桥村。

志愿团队

抵达村落后,实践团队迅速进行分组,明确分工,围绕古建筑的建筑结构、历史沿革、保存现状等展开细致调研。随后,团队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并完成测量任务,对古建筑进行了精准测绘。

活动现场

实地考察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于亚泽楼113会议室开展小组总结会议。会上,指导老师对各小组汇报进行了点评和指导,结合海上桥村的实际调研情况,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全站仪测量成果转化为乡村建设的实用方案。此外,师生共同对后续三下乡活动进行规划,对接下来的行程和工作安排做了具体的部署,确保后续活动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会议现场

二、高山镇石洞沟村

6月28日,在团委书记刘帅,教师王丹、张愉愉、王鹏飞的带领下,学生志愿者奔赴本次“三下乡”第二站——荥阳高山镇石洞沟村。

志愿团队

6月28日上午,在当地村民“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依次探访傅氏宗祠、明清商铺群与古窑洞,使团队成员在历史场景中理解乡村振兴中“文化铸魂”的深层内涵。随后,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分别对该地的建筑结构、红色文化和文旅开发进行细致调研,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完成测量任务。

活动现场

午间休憩时,学院提前准备的面包、矿泉水等物资成为“能量加油站”,师生围坐在古槐树下,分享测绘中的趣事 。

活动现场

下午,实践团队返回学校后立即召开总结会。会上,刘帅书记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成果指出,智能建造专业与古建筑保护高度契合,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专业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成为“懂技术、知乡情、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活动现场

2025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部分工作任务已完成,在接下来的时间,团队成员将会继续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数据分析和材料整理等后续工作。

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引导更多青年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锤炼本领、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文/杨馨 图/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