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对话文豪,任务驱动指导学习——文传教师靳鹏飞与他的《外国文学II》课程

发布者:乔玉洁发布时间:2025-06-06浏览次数:25

靳鹏飞,现为文传学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专职教师,本学期主讲《外国文学II》课程。

课程内容:第八章第五节——“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

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对马克吐温的精准把握,理解美国文学的内涵,并提升对外国小说的鉴赏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具体分析作家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方式上,课堂通过超星学习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发布学习资料、课堂互动问题,学生则通过在线回答、小组作业等形式积极参与学习。

学习通学生学习数据

在5月20日H205教室,靳鹏飞给22汉本5班的学生讲授《外国文学II》。三节课以“马克吐温”为核心,详细梳理了马克吐温30年的创作生涯和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老师结合现实和学生基础,首先介绍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生平,重点阐述了其少年学徒经历,鼓励学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其次通过《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具体作品,对作者的艺术成就与风格进行了精彩解读。


靳老师的课件

靳鹏飞老师的课堂从学生们熟悉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作品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作家的生平经历与作品的关系。课堂讨论了“美国文学”的总体特征,为什么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之父”。随后以中外文学比较为视角,老师通过学习通,给学生布置小组任务,并展示优秀作业,加强学生对作家的整体把握。

靳老师的课堂

课堂上,老师通过和学生讨论问题,挑选学生进行发言,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在共同探讨美国小说问题的基础上,训练了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批判性思维,也落实了外国文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靳老师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种积极互动的教学语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入掌握与灵活运用。

(文/图 谷陈梦)